肥胖的遗传性有多高 要治疗肥胖环境更重要
肥胖真的会遗传吗?
读者程汉彭(来自广东省化州市,身高175厘米,体重100公斤)提问:我生来就胖,家族中多人也有肥胖问题,是否肥胖与遗传有关?
杜传书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指出,影响肥胖的遗传基因有200多个。在同一家庭中,有多个肥胖者的现象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双亲中有一方或双方都是肥胖者时,子女肥胖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调查双生子时,也发现身高和体重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体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食物的影响。
俞纯山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表示,单纯性肥胖与遗传因素确实有关。除了遗传因素,肥胖的成因还包括饮食、运动和精神心理等环境因素。
游泽山副教授进一步说明,大多数人群既不是特别胖也不是特别瘦,这除了受遗传影响外,与饮食、运动等环境因素关系很大。有些人的肥胖基因多,有些人的少。有些肥胖是继发性的,与疾病有关,如垂体的病变等。但95%以上的肥胖是获得性的,与营养和年龄有关。
程汉彭读者提问:有肥胖遗传基因的人,将来生的孩子是否也会胖?
傅祖植教授回应,肥胖的原因是综合的,既有遗传、环境因素也有行为习惯因素。即使父母是肥胖的,只要子女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也可能不会胖。目前尚未有资料证明妊娠期饮食与孩子将来的肥胖有关。
陈国伟教授认为,虽然遗传在肥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外界影响也很重要。例如,“文革”前中国很穷时人们都很瘦,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有很多人肥胖。
张振弘教授指出,多种遗传性疾病伴随肥胖。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了许多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特殊的基因,缺少这种基因的小白鼠可以大量进食却不会增加体重或出现糖尿病症状。这表明遗传确实是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后天因素(如饮食和运动)的控制也非常关键。
吴一龙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国麻省的研究者在《自然》杂志上宣布找到了一个与肥胖有关的基因——MG基因。这个基因在食物相关性肥胖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这一发现主要基于动物实验,但也为科学家通过摹仿MG突变基因的活动来构建新药以控制肥胖提供了可能。许多遗传学家认为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食物、运动和生物学等多个因素。
虽然遗传在肥胖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调整,肥胖是可以避免的。对于有家族肥胖史的人而言,预防肥胖尤为重要。新基因的发现虽然为未来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完全依赖药物来减肥并不现实。主持人:今日的讨论热烈非凡,气氛活跃至极。聚集在此的专家与读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了肥胖及其成因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肥胖问题涉及广泛,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未来,我们将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和咨询会,为广大读者(尤其是本刊的忠实读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共同探讨、分享关于肥胖的种种观点。
接下来,我们将转换话题的焦点,引导大家深入探讨另一个引人热议的话题:肥胖究竟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难道肥胖真的毫无益处吗?我们诚邀各位持有不同观点的读者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对于认为肥胖有弊无利的读者们,我们请您列举出肥胖可能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让我们共同了解肥胖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以便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肥胖问题。
而对于认为肥胖对人体有益的部分读者,我们同样期待您摆事实、讲道理,举出具体的事例来支持您的观点。例如,您可以分享一些个案,说明适度肥胖可能带来的好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稍微胖一点或许比过于瘦弱更好。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观点,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均衡的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肥胖问题。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修订后的文本在保持原文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语言润色和行文流畅性的提升,同时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讨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