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新闻速递:北京六月防控战再度升级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消息,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发挥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在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的重要作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强化行动。这一行动是由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所推动的。
该《通知》对各地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提出了详细要求。要求各地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确保工作的全面开展。强调在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重点场所、社区等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治理行动,不留死角。遵循“五要、七不”原则,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过度消毒。《通知》还附带了《常用消毒剂使用指南》,指导公众科学使用消毒剂。
《通知》强调,各地需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对各行业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培训和科普宣传,以消除疫情传播隐患。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零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要求各地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一、《通知》关于落实主体责任的强调
要求各地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针对复工复产后的环境,采取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要开展查漏洞补短板大排查,确保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到位。
二、《通知》关于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的细化要求
1. 规范市场环境卫生管理:重点清理农集贸市场,对市场内重点部位进行清扫保洁和消毒。
2. 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大扫除:对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加强自然通风换气。
3. 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对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清扫和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4. 落实社区自主保洁制度:社区要自主开展保洁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此次《通知》的发布,无疑为各地进一步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对于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了营造清洁、健康的环境,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物业和居(村)委会的力量,确保街道社区和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的落实。我们需组织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并倡导群众参与净化绿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间的活动。我们也要注重提升居民的文明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防疫消毒工作,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消毒措施,遵循相关规范和使用指南,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科学的消毒措施:
针对不同的消毒场所和对象,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在隔离病区和病人住所,我们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我们需要增加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我们还要加强对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的清洁消毒。对于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我们还需要做好个人手卫生。我们也需要避免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我们需要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各地需要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可靠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量,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对于影响较大的终末消毒,各级疾控部门需要做好消毒效果评价。
常用消毒剂使用指南: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醇类消毒剂的使用。醇类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含量为70%~80%(v/v)。它主要用于手和皮肤的消毒,也可以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时,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对于皮肤消毒和较小物体表面消毒,需要涂擦皮肤表面或擦拭物体表面,并等待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效果。
使用醇类消毒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不要口服,要置于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因为它易燃,所以要远离火源。对于酒精过敏者要慎用。要避光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使用时也要注意,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更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为了更好地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各地需要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强化对各行各业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加强培训与科普宣传。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社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物业和居(村)委会等组织的作用,确保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的落实。只有做到专人专职、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我们才能消除卫生死角。我们也要倡导居民自己动手净化家园和公共空间,共同营造清洁的环境。 除此之外,科学的消毒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使用消毒剂。对于不同的场所和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增加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的地方也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然而我们也要避免过度消毒带来的问题。 除了以上内容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指南。醇类消毒剂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由于其含有乙醇成分能够有效地对手和皮肤进行消毒也可以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清洁。然而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避免口服、远离火源以及妥善保存等。为了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各地应该加强对各行各业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监督指导同时也要加强培训和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环境卫生保洁和消毒工作。最终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环境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含氯消毒剂和二氧化氯消毒剂一、含氯消毒剂
1. 有效成分:含氯消毒剂的成分以有效氯计,其含量以mg/L或百分比表示。常见的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2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有效氯含量≥55%,而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则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2. 应用范围:这类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特别是次氯酸消毒剂,其用途更为广泛,还可以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3. 使用方法: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浓度通常为500mg/L。在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的使用浓度则为1000mg/L,若有明显污染物,则使用浓度需提高到10000mg/L。对于室内空气和其他消毒,使用方法则依据产品说明书。
4. 注意事项:此类消毒剂为外用,严禁口服,应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需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时亦应当戴手套,避免与皮肤接触。若不慎溅入眼睛,请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使用时需慎重。它是强氧化剂,应避免与易燃物接触,远离火源。请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不要与还原物质共储共运。产品包装上应标示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二、二氧化氯消毒剂
1. 有效成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其含量≥2000mg/L。对于无需活化的产品,其成分依据产品说明书而定。
2. 应用范围:这种消毒剂主要适用于水(包括饮用水和医院污水)、物体表面、餐饮具、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瓜果蔬菜、医疗器械(含内镜)以及空气的消毒处理。
3. 使用方法: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浓度为50mg/L~100mg/L,作用时间为10min~15min。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使用浓度为1mg/L~2mg/L,作用时间为15min~30min。医院污水的消毒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则有不同的使用浓度和时长,具体依据产品说明书。
4. 注意事项:二氧化氯消毒剂同样是外用,不可口服,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使用时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合。它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使用时应当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果不慎溅入眼睛,请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四、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等。它们在消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室内空气消毒、伤口消毒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等多个方面。下面详细介绍其有效成分、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有效成分
过氧化氢消毒剂中的过氧化氢(H2O2)质量分数为3%~6%。过氧乙酸消毒剂中的过氧乙酸(C2H4O3)质量分数为15%~21%。这些成分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2. 应用范围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室内空气、皮肤伤口以及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在医疗、卫生、公共场所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 使用方法
(1)物体表面消毒:可使用0.1%~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2)室内空气消毒:可使用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按10mL/m?~20mL/m?计算,消毒作用60分钟后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量按7mL/m?计算,熏蒸作用1-2小时后通风换气。
(3)皮肤伤口消毒: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液直接冲洗皮肤表面,作用时间为3-5分钟。
(4)医疗器械消毒:对于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可使用6%过氧化氢浸泡作用120分钟,或0.5%过氧乙酸冲洗作用10分钟。消毒结束后应当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4. 注意事项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黏膜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当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当佩戴个人防护用具,以确保安全。
(3)若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当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或遇金属粉末可能产生燃烧爆炸危险,需妥善储存和管理。
接下来介绍另一种类型的消毒剂——含碘消毒剂。
五、含碘消毒剂简介及应用指南
含碘消毒剂以碘为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碘酊和碘伏等。它们在医疗消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下面详细介绍其有效成分、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 有效成分
碘酊的有效成分包括碘和乙醇,有效碘含量为18g/L~22g/L,乙醇含量为40%~50%。碘伏的有效成分为碘,有效碘含量为2g/L~10g/L。这些成分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2. 应用范围 碘酊主要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的消毒。它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的消毒。而碘伏则适用于外科手及前臂的消毒以及黏膜的冲洗消毒等。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使用方法 使用碘酊时应用无菌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肤进行擦拭至少两遍以上然后用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75%医用乙醇擦拭脱碘。使用有效碘含量为18g/L~22g/L作用时间为1min~3min。使用碘伏进行外科手术前手及前臂的消毒时可以直接用无菌纱布蘸取使用浓度的碘伏均匀擦拭从手指尖擦至前臂部位和上臂下三分之一部位皮肤或者先用无菌刷蘸取使用浓度的碘伏从手指尖刷手至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部位皮肤然后擦干即可。使用有效碘含量为2g/L~10g/L作用时间为3min~5min。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 总之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在医疗消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应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消毒效果。"针对黏膜冲洗消毒,我们采用含有特定有效碘浓度的碘伏稀释液。这种消毒液能够直接对消毒部位进行冲洗或擦拭,有效碘含量控制在250mg/L至500mg/L之间。它在保护我们健康的也提醒我们注意使用安全,绝对不可口服,并需置于儿童无法触及之处。对于碘过敏者,使用前需特别谨慎。保存时,务必密封并避光,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含溴消毒剂。这类消毒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它们的质量分数有明确规定。这种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和喷洒。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有效成分,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含溴消毒剂属于强氧化剂,使用时需远离易燃物及火源,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发生意外。它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有色织物则有漂白褪色效果。使用时要注意通风,避免刺激性气味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不慎接触皮肤或黏膜,应及时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需就医。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我们了解到酚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的消毒。使用时,用有效成分1000mg/L至2000mg/L的溶液擦拭消毒15min至30min。苯酚、甲酚对人体有毒性,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消毒结束后,还需要用清水擦拭或洗涤处理过的物体表面和织物,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八、季铵盐类消毒剂
1. 有效成分概述
如同产品的说明书所述,季铵盐类消毒剂以其独特的成分发挥着消毒作用。
2. 应用领域
这种消毒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它适用于环境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包括各种纤维与织物。它亦是卫生手消毒的理想选择。当与醇复配时,更可用于外科手消毒,展现其多功能性。
3. 使用方法
针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若表面无明显污染物,使用浓度应为1000mg/L;若存在明显的污染物,建议使用浓度为2000mg/L。对于卫生手消毒,清洁时使用浓度为1000mg/L,若手部有污染,则使用浓度为2000mg/L。
4.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此消毒剂仅供外用,不可口服,需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安全。
使用时需避免与有机物和拮抗物接触,以免影响消毒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季铵盐类消毒剂不宜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混合使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消毒效果。
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季铵盐类消毒剂不适用于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也不能用于医疗器械的高中水平消毒。含有苯酚、甲酚等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不适用于皮肤、黏膜消毒。使用任何消毒剂之前,都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