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10亿几近全部流标股价闪崩 东方园林回应:民企发债环境不理
在近期信用债市场投资氛围持续低迷的背景下,5月21日,深市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公布的公司债发行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20日晚间,该公司公告其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结果,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两个品种新债,然而实际上仅获得0.5亿元的资金认购。这一惨淡的发行情况让人质疑公司“借新还旧”的策略是否已落空。
受到这一利空消息的影响,21日公司股价盘中经历大幅波动,一度逼近跌停。东方园林副总裁兼董秘杨丽晶在当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应称,受整体市场影响,民营企业发债目前不太理想。但她同时表示,生态环保行业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次发债不会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开展。公司已经妥善安排了后续融资事宜。
关于即将到期的8亿超短融资金,杨丽晶表示已归还该笔资金,并表示公司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融资落地,保障PPP项目的正常实施。她还提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为公司环境治理和危废处置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深入分析东方园林的这次公司债发行,我们可以发现品种一最终发行规模为0.5亿元,票面利率为7.00%,而品种二则无实际发行规模。这意味着作为园林行业领头羊的东方园林,其10亿元新债认购情况并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此前已明确表示,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8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事实上,东方园林公司债发行的遇冷并非突如其来。早在5月17日发布的票面利率公告中,就已经透露出潜在的认购资金对公司未来两到三年偿债能力的悲观预期。有债券投资业内人士指出,潜在的认购资金更愿意选择一年后就可以回售的品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见一斑。
从公司股价的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于这一消息的理解同样悲观。在公司债发行结果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跳水,盘中跌幅一度逼近跌停。
在当前金融市场整体收缩、降杠杆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的暴露愈发严重,民营上市公司违约情况频发。东方园林的这次公司债发行结果无疑是市场信心不足的缩影。这也反映出市场对于PPP相关个券及低等级城投债的普遍看衰。
东方园林的这次公司债发行遭遇滑铁卢,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偿债能力的担忧,也揭示了当前信用债市场的投资氛围依然悲观。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现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民企债的发行之路显得尤为曲折。发行人需要展现强大的实力,并借助主承销商的助力,方能寻求一丝生机,并最终鼓起勇气提交挂网发行申请。这一过程犹如在茫茫大海中的一次冒险航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东方园林新债发行的尴尬境遇,无疑揭示了当前债市投资者对于园林等PPP类企业的信心缺失,乃至对地方债务偿还能力的疑虑重重。正如一位债券私募投资人士所言:“东方园林的遭遇并非孤例,类似的困境在债券市场上屡见不鲜。”
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也对此表达了担忧。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且新增的上市公司违约主体数量也在上升。在信用收缩的大环境下,资质较差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城投平台的再融资压力愈发加大。这不仅加剧了相关信用风险的暴露,也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更加谨慎。
不愿具名的机构固收投资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当下信用债市场的寒意阵阵早已有之。自今年3月非标债权类资产到期开始增多后,4月信用债市场个券违约事件便开始大量涌现。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和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当前的信用风险暴露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未来,低等级城投债和部分地产商的债券,或许将成为市场的下一个风险点。
事实上,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信用债一级市场部分新债发行遇冷的状况正在加剧。就连位列国内地产商第一梯队的龙湖地产,其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80亿元公司债券也未能幸免。5月19日,该发行项目的备案状态已变更为“中止”,这一消息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民企债的发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企业在努力提升自身实力的也需要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以恢复市场对民营企业和PPP类企业的信心。只有如此,才能共同推动债券市场走向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