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阳县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打造最美宜居乡村
中新德国网晋中报道,近日,山西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晋中市昔阳县,一场乡村“整容”行动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让我们跟随德国网的镜头,深入探访这个昔日贫困县的绿色变革。
昔阳县,作为晋中的东大门和大寨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坚守“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县域面积广袤,涵盖五个镇、七个乡、一个社区和三十五个行政村,总人口数逾二十三万,其中农业人口近二十万。尽管被列为省定贫困县,但昔阳县的乡村面貌却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持续提升。
为确保城乡环境整治见成效,昔阳县成立了专门的“双创”领导组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组。他们对照标准,挂图作战,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为此,城乡环境整治经费被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投资标准不低于五千万元。
据了解,昔阳县近年来坚持常规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每年都要集中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针对市容村貌、国省县道沿线、城乡结合部以及景区景点等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在过去的几年里,昔阳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拆除违章建筑、立面粉刷、清理煤场石窑、取缔道路经营摊点、清除小广告、新建公路、环境绿化……每一项数据都在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化。
不仅如此,昔阳县还走在了全市前列,他们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同时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完善推行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在做好植绿、添亮、造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文化内涵提升上下功夫。
昔阳县农委相关负责人接受德国网采访时强调,要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卫生,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为此,昔阳县堵疏结合,投资建设了多个主题市场,解决了流动摊点、马路市场监管难的问题;采取购买服务形式,实现卫生清运的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全天候保洁;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城市社会秩序管理大队,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的数字化管理;还创新了“四个一”激励机制……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共同维护城乡环境的整洁卫生。
探访昔阳县,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切的背后,是当地官方和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昔阳县的发展理念、治理模式以及激励机制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近年来,山西昔阳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以打造最美宜居乡村为目标,将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坚持每年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这一行动不仅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在文化传承与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昔阳县在此行动中,坚持以植绿、添亮、造景为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在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城乡主要路段砌起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成为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昔阳县还在人员密集型场所制作了100余幅大型墙体公益广告,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道德新风。
为了激发民众参与热情,昔阳县成立了县好人事业促进会,并设立了100万元的好人基金。每年,该县都会隆重表彰奖励“昔阳好人”,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全县还开展了“美丽乡村”评选活动,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度,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环境的持续改善。
除此之外,昔阳县还实施了十项“免费工程”,包括免费公交、免费超市、院、免费展览馆、免费活动阅览室、免费停车场、免费公厕、免费俱乐部、免费无线上网等,以及农村“六个一”工程。这些举措让城乡居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道德熏陶。
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文化道德和公益活动的熏陶、感染,昔阳县不仅在耳濡目染中数化了民风,传递了正能量,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有效推介了昔阳,促进了全县城乡环境品质的大提升。如今,昔阳县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向往的美丽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