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应对数字环境挑战 共建创新版权
光明网讯(记者孙满桃)——在成都,一场聚焦“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的盛会正在举行。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数字版权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版权相关产业的核心领域。这场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携手举办的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版权产业精英,共同探讨数字经济下版权与创意产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论坛现场,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发表演讲。他指出,推进“一带一路”版权合作,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环。当前,数字化带来的多重挑战不容忽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版权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重要参与者,正积极应对数字环境挑战,努力构建创新版权制度体系。
于慈珂进一步介绍,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成果显著。国内层面,不断完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持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专项行动。国际层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建立了符合国际规则的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良好合作,以及相关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了国际版权保护发展进程。
论坛还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成为版权保护的主战场。网络侵权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片段化、阶段化、分散化、规模化等。对此,中国版权保护实行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双轨制。在司法保护层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西尔维·福尔班在论坛上表示,面对数字环境带来的挑战,各国应共同努力,共建一个平衡、创新的版权制度体系。腾讯集团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江波也指出,中国的版权保护实践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摸索和完善。通过“法律+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版权保护生态体系,为版权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一实践也是对全球版权保护的积极贡献。
此次论坛不仅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全球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版权产业的繁荣发展。成都作为版权产业先锋:区块链及其他新技术的创新助力版权保护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版权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成都市,作为中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新技术与版权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着产业的进步。
成都市的版权产业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数字版权相关产业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家,涵盖信息软件、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等多个领域,年收入高达3500亿,为成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新挑战。网络视频盗版侵权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从光盘、录像带到高清MP3/MP4资源,再到种子等形式的演变,网络视频盗版侵权已经发展到了4.0阶段。短视频剪辑搬运、体育赛事盗播、广告屏蔽插件以及衍生品侵权等新型侵权形态层出不穷,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有效解决版权保护的取证难、维权难和赔偿难成为了关键。在这方面,“法律+技术”的驱动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司法、行政、技术和标准的结合,成都正在探索建立版权保护行业的技术规则,为版权保护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在这一进程中,国内领先的视频平台和视频作品权利人——腾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隐式视频水印码技术、音视频指纹识别技术和防盗链技术,腾讯为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校验,能够在海量的音视频内容中精准匹配出相似的音视频,大大提高了盗版核验的效率。
腾讯安全技术团队与国家版权局的紧密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今年,他们成功屏蔽了访问盗版网址总量达1.9亿次。随着技术与版权保护的深度融合,利用技术对抗侵权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熟。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知识产权运营和风险控制提供数字化的决策依据。
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成都市将继续探索版权保护的新模式,推动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