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趋好,冷链物流市场打开新序章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活跃,冷链物流行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零星的确诊病例溯源中,我们发现冷冻食品与病毒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对冷链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都在加大,同时也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促使冷链物流市场的规范发展。这种环境下,冷链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政策层面,冷链物流正在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国务院到海关总署,再到交通运输部,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的一系列法规和指南纷纷出台。与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无疑为冷链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国多地也在积极行动,如海南建立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河北加强冷链食品防控工作的回顾与深化,沈阳对进口冷链食品存储实行条件认定和定点管理等。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更显示出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事实上,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政策支持的见证。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从加强产地预冷到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政策导向明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意见更是明确了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解筱文专家指出,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冷链物流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年增速达20%,市场需求旺盛。
尽管冷链物流市场高速增长,但集中度仍然不高。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级意识到冷链物流在保障基础民生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各地冷链新基建政策的逐步深入,市场正朝着体系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冷库容量、冷藏车整体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秦玉鸣表示,我国需要冷链服务的食品市场规模巨大,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冷链物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解筱文指出,市场仍面临冷链流通体系不完善、市场份额占比不高、运营成本高、企业规模小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企业整合重组,推进与生产制造企业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
未来趋势如何?无疑是整合与智慧化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生鲜电商、源头直送等新型业态的崛起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化冷链物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冷链物流将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运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业的整合也将加速,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重组,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冷链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智慧化、整合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冷链物流重塑农产品运输体系研究报告》:聚焦中国现状
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报告——2019产地冷链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当前状况。报告显示,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相较之下,发达国家的平均冷藏运输率高达90%以上。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环节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农产品运输体系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对此,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总经理王东指出:“面对现有问题,发展集约化、共享型、智慧化、数据化的共享农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农产品农业物流体系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一观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共鸣。
提到冷链物流,公众往往容易陷入“劳动力密集、技术落后”的刻板印象。报告中的声音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据秦玉鸣预测,科技力量将逐步取代人力,为冷链物流注入更多价值。与此行业专家也普遍认为,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临整合并购的高峰期,五年之内,冷链百强榜前十名的企业将有望实现迅速扩张。
新型消费模式的崛起为冷链物流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催生了行业更高的运作要求。终端消费者对“新鲜、安全”的需求正成为冷链物流行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为了迎合这一核心诉求,冷链物流全环节需要加快货品周转效率、增强全链监控追溯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活性。在此基础上,调整供应链结构、优化周转环节、提升物流效率以及降低全链成本等措施,都是冷链物流在新流通格局下价值的重要体现。
报告进一步强调,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中国商报发布此研究报告,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关于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的深入了解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