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境修复

为何我们在陌生环境中睡不好觉难以入眠?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06点击:

陌生环境下的睡眠:大脑的警醒与第一晚效应

在陌生的环境中过夜,你是否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使在沉睡中,也可能感觉处于半梦半醒的警觉状态。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大脑的神秘机制。科学家们将这种体验称为“第一晚效应”。近日,布朗大学的一项神经影像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无论是旅馆的房间还是朋友的家,大脑都会有一种自然的警觉反应。特别是在睡眠的第一晚,大脑的一个半球会保持活跃状态,让我们对环境保持敏感和警惕。这种现象在海洋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中更为显著,它们会采用单侧大脑睡眠的方式,以确保在休息的同时能够应对外界环境。

睡眠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早已有所研究,并将第一晚难以入睡的现象称为“适应之夜”。为了深入了解背后的神经学因素,布朗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志愿者的脑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第一晚的睡眠中,志愿者大脑的左半球某个特定网络比右半球更为活跃,尤其是在慢波睡眠阶段。这种左半球的活跃状态可能是因为人们在慢波睡眠阶段较难被唤醒,大脑处于放松状态,警觉反应阈值达到顶峰。这可能意味着在慢波睡眠期间,我们更容易受到外界潜在威胁的影响,促使大脑保持警觉状态。

随着睡眠的深入,研究人员并未在后续的睡眠阶段观察到同样的脑不对称性现象。大脑左半球中的缺省模式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这一特定区域为何保持警醒状态,但它可能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方式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浅眠状态的大脑半球对声音更加敏感。当研究者通过右耳播放无规律的声音时(刺激大脑左半球),参与者更容易被唤醒。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第一晚效应可能是我们祖先的一种残留特性,有助于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保持警觉和安全。尽管我们无法避免这种效应,但研究人员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来缓解这种焦虑状态,如携带熟悉的物品入睡、提前适应新环境等。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缺省模式是否是我们唯一的守夜人,以及大脑其他部位是否也参与其中。他们希望了解左半球在此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的原因,并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左右半球是否轮流守夜。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还可能为我们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新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