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政策频出 监测设备需求将激增
随着环境保护治理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水环境保护方面,一系列措施的推行预示着相关产业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旨在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河湖功能的永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的目标是提高至70%以上,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也要下降至5%以下。这些具体目标不仅揭示了国家对水环境质量的重视,也显示了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和水系水质监管力度的加大,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的应用正在加速推广。目前,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但不少河湖存在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今年第二季度,水质监测订单同比增长近70%,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水质监测行业的整体市场空间将超600亿元。
在此背景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通过无疑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除了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外,该修正案还强调理顺和协调水污染防治监管制度体系,推行排污许可制并确立其核心地位。这将有助于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市场的积极响应,水环境保护工作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的应用、政策的扶持以及法律的保障都将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顾逸峰(本报研究员)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