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沙漠的区域分布以及环境。
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横跨非洲北部,其辽阔程度堪比美国。它伸展从北到地中海,南至苏丹草原,西起大西洋沿岸,东抵红海之滨。这片沙漠东西长约4,800公里,南北跨度在1,300至1,900公里之间,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9,065,000平方公里。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堪称地球上最不适宜生物生存之地。
撒哈拉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那时的撒哈拉,气候与东非相似,沙漠中散落了大约3万幅古老的岩画,其中一半位于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这些岩画描绘的主要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这里还发现了恐龙的化石。自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绿洲附近,撒哈拉几乎无大面积植被存在。
撒哈拉沙漠地形多样,包括盆地、洼地、高地、山脉、沙滩、沙丘和沙海。沙漠的最高点——库西山,海拔3,415米,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而最低点则位于埃及的盖塔拉洼地,海拔低于海平面133米。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大且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其气候受到信风带南北转换的影响,常出现极端天气。沙漠的蒸发率极高,并有连续数年无降雨的记录。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气温可达霜冻和冰冻的程度,而海拔较低处则可能经历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主要受两种气候情势的影响:北部的干旱副热带气候和南部的干旱热带气候。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减少了对流雨,但湿度加大,时而出现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哈麦丹风期,这是一种带有沙粒和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几条河流源于撒哈拉沙漠之外,为沙漠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中汇集,河流沿着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还有一些河流流入撒哈拉沙漠南面的乍得湖,以及流向东北方向重新灌满该地区蓄水层的河流。尼日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这些河流为沙漠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撒哈拉沙漠中的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包括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等。还有柏柏里绵羊、镰刀形角大羚羊等多种动物以及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等肉食动物。在沙漠的湖池中,生活着蛙类、蟾蜍和鳄鱼等水生生物。蜥蜴、避役、石龙子以及眼镜蛇等动物也出没于沙漠之中。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撒哈拉沙漠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尽管环境艰苦,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息。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北非和南部黑非洲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萨赫勒地区。再向南则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石油的发现开采利用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成为石油生产大国同时随着资源开发也带动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的建设虽然撒哈拉沙漠面积辽阔居民却稀少但只要植被能够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人们便能在世界上最艰难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与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共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