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变脸”序幕拉开 绿色包装走出环保新风
日前,国家发布了全新的《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标志着我国快递业正式踏上了绿色发展的征程。这份《指南》犹如一盏指引灯塔,为快递业的未来描绘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指南》明确规定,快递业绿色包装的目标在于实现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它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必须遵守环保的底线,选择使用环保包装材料,逐步淘汰那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传统材料。在保障快件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应寻求低克重高强度的包装材料,设计和使用统一规格的包装和缓冲物。规范作业生产,避免违规分拣操作,并积极开发使用循环包装信息系统和回收装备。
随着快递业务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据统计,2018年1月至8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了300亿件大关,同比增长了27.2%。这一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环境危机。在中国的大型城市中,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来源。这些垃圾中的胶带、塑料袋等,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埋在地下至少需要百年才能分解。
绿色包装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它依然是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它要求从原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快递业,平台和快递企业已经开始从绿色包装工具具体操作、包装轻量化、循环再用三个角度着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包装工具的具体操作上,《指南》鼓励企业采购和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逐步提高符合标准的塑料袋的采购比例。建立绿色包装应用的推动机制,主动为用户提供绿色包装选项,并通过激励机制推动绿色包装的应用。
尽管全降解的绿色包装作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已经完成研发,但其高昂的使用成本仍是推广的难题。对此,市场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面袋”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面袋”,就是以植物为来源的淀粉代替石油为来源的塑料,制作包装袋。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基于这种生产工艺的产品。
除了“面袋”之外,《指南》还鼓励企业在包装轻量化和循环再利用方面做出努力。在包装轻量化方面,企业可以积极使用循环、共享快递盒等新型快递容器,逐步减少包装耗材用量。《指南》还指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要积极推行在分拨中心和营业网点配备标志清晰的快递包装回收容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推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
《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快递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快递业的绿色发展将会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共识,为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