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埋雷” 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南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A股,募集资金扩大生产并应对股权分散隐忧
随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一年后的沉淀与积累,国内知名内窥镜耗材生产商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微创)正蓄势待发,准备登陆A股资本市场。
招股说明书揭示,南京微创计划通过IPO筹集约4亿元资金。其中,0.9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31亿元投向生产基地扩建,剩余0.79亿元则投向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
南京微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由微创国际、微创医疗(现更名为“微创咨询”)共同出资设立。经过历次股权转让与变更,微创医疗、中科招商以及Huakang如今分别以30.76%、30.18%和20.52%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前三大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使得公司呈现出一种分散状态,既无控股股东也无实际控制人,这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南京微创的主营业务是内窥镜下微创诊疗器械、肿瘤热消融设备及耗材、新型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3.28%。其中,止血及闭合类产品以及微波消融针的表现尤为突出,增长速度远超过其他产品。
公司也面临一些挑战。南京微创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持续增长,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在波动中上升。虽然公司表示主要客户的信用状况较佳,整体回款情况良好,但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正不断增加,与“整体回款情况良好”的说法可能存在出入。特别是1~2年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这种会计处理方式是否规范,有待公司进一步说明。
另一方面,南京微创的股权分散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在经过数次增资和股权转让后,公司股权结构一直维持比较分散的状态,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样的股权结构可能会对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方向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南京微创在回应中表示,相关内容可参阅中国证监会网站预披露的招股书,公司将根据相关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未来,南京微创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会计处理和股权结构问题也将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南京微创医疗公司呈现出一个独特的现象。尽管公司董事长隆晓辉间接控制着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但他的影响力并未触及决策层面,公司章程的规定使得他的控制权限于表面。而公司的重要股东中科招商和英联投资,作为股权投资型企业,更注重的是资本回报而非实际的公司运营和管理,因此并未对公司决策形成实质性的控制。
在2016年,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后,一场重要的股权交易浮出水面。英联投资与Huakang、华晟领丰、Green Paper等多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大部分股份进行了转让。这次交易后,微创医疗、中科招商以及Huakang成为公司的三大股东。其中,英联投资的退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微创的股权结构更为复杂,历次增资和股权转让后,公司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一现象在招股说明书中被坦诚揭示,公司存在因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相近而导致控股权变动的风险。知名投行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可能导致几个股东之间的决策矛盾,对公司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股权结构的独特之处,南京微创还面临着环保问题。康友医疗,作为南京微创的控股子公司,因环保问题多次受到处罚。在未办理环评手续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违反了国家环保法规。尽管公司表示已经完成了问题的整改并取得了环评批复文件,但仍存在被相关部门处罚的风险。对此,康友医疗的股东作出了承诺,若因此导致南京微创受到损失,他们将自行承担损失。有分析人士表示,母公司与子公司是无法完全切割的,子公司的处罚很可能会影响到母公司。
南京微创的环保问题和股权结构问题相互交织,反映了公司在追求发展的也需要重视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公司发展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南京微创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