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而且通过水、土地和农产品等渠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农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立即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向我们透露,当前农村面临的“脏乱差”现象仍然严峻。许多地方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仅有少数开展了污染治理,绝大多数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对此,王海波建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生态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保。
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委员指出,一些新农村虽然建设得很快,但很快就出现了污水横流的现象,资金短缺成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难题。他建议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开展农村排水及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除了以上问题,土壤污染防治也是委员们关心的焦点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委员表示,我国占世界8%的耕地施用了超过世界30%的化肥,虽然生产了占世界20%的粮食,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包括结构破坏、土壤酸化、水肥利用率下降等问题。他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建议引导农民通过科学施肥来稳定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保护和培肥土壤。
黄鸿翔认为,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是合理使用化肥和增加使用有机肥。他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即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肥料,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对作物进行根部和叶面施肥,以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用量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无疑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