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环保收购标的或存股权瑕疵 实控人获刑15个
【背景介绍】
近期,创业板公司永清环保实控人刘正军因单位行贿罪被刑事立案审查并被捕,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实控人的犯罪行为不仅让公司陷入困境,还涉及到公司信息的披露问题以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详细剖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永清环保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实控人犯罪及市场反应】
今年7月,湖南省宁远县人民法院判决永清环保实控人刘正军犯单位行贿罪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早在去年9月,公司却仅在公告中透露刘正军因个人原因被有关机关要求协助调查,而未提及犯罪情况。这一消息引发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质疑,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相关事项。实控人的犯罪事件导致市场对永清环保的信心产生动摇。
【公司面临的困境】
去年是永清环保的多事之秋。由于实控人刘正军的犯罪问题,公司多项业务受到冲击。公司计划收购康博固废的重组计划终止。公司收购的云南大地和甘肃禾希业绩不达预期,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 9068 万元、3458 万元。公司发现交易对方在获取云南大地的股权过程中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相关股权存在瑕疵。公司的控股股东永清集团还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些问题都使得公司面临巨大的困境。
【实控人犯罪与公司治理】
实控人刘正军的犯罪行为不仅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还反映出公司治理的缺陷。公司对于实控人的犯罪行为披露不及时、不完整,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和监管部门的关注。实控人的犯罪事件也引发了公司内部高管层的动荡,代理董事长辞职,其他高管也纷纷离职。这些问题都使得公司的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永清环保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目前,永清环保面临着实控人犯罪、高管层动荡、业务困境等多重问题。作为一家为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提供烟放综合解决方案的环保工程公司,公司在减排和节能领域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未来,公司需要加强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稳定高管团队,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应对当前的困境。
【总结】
永清环保实控人的犯罪行为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困境和挑战。公司需要积极应对市场质疑和监管部门的关注,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稳定高管团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也希望能够引起其他公司的重视,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永清环保去年业绩遭遇重大挑战,营业收入9.51亿元,同比下降了22.62%,净利润更是出现巨额亏损,同比下滑高达215.97%。这一业绩下滑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其中包括增值税退税政策的取消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对此,公司旗下的云南大地和甘肃禾希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9068万元和3458万元,合计达到惊人的1.25亿元。公司去年的资产减值损失也达到了1.5亿元。
在面临业绩压力的永清环保还在寻求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公司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显示,去年为了收购云南大地丰源、康博固废等项目以及拟收购MC2公司,共发生中介服务费779.97万元。这些收购项目的中介费用上升,导致管理费用中介费用增加了1140.87万元。这些收购标的的业绩也呈现出下滑趋势,这无疑给永清环保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不仅如此,永清环保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纠纷和麻烦。2018年11月20日,公司收到了来自云南大地交易对手方的仲裁申请。仲裁要求公司在2019年4月23日支付第二期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债权转让款及违约金。永清环保并未支付这些款项,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和问询。
永清环保表示,在获得云南大地的实际控制权后,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交易对方在获取股权过程中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相关股权也可能存在瑕疵。考虑到交易对方原持有的股权可能涉及来源不合法或隐瞒了应偿还财政资金的义务,继续支付相关款项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公司决定暂停支付上述款项。
与此永清环保的控股股东永清集团也在筹划退出。6月24日,公司公告显示,永清集团近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838.13万股,占总股本的1.30%,成功套现约4531.50万元。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永清环保的未来投下了一层阴影。面对业绩下滑、纠纷不断、控股股东减持的压力,永清环保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