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三道通牒成空文 胶济高铁违法运行数月
胶济铁路专线毗邻居民小区,其运行状况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早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环保部多次发出的停运通知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引发广泛讨论。
自今年4月25日环保部下达责令停运的通知至今,已逾五个月,然而胶济铁路客运专线仍在“违法运行”。尽管有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停运决定的书面建议已呈递给环保部副部长的办公桌,但至今尚未获得批复。这让深受噪音污染之害的居民们普遍感到担忧,担心这一铁路违法行为会不了了之。
回顾环保部的“三道通牒”,首次是在今年4月,责令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在5月31日前停止使用改建铁路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因工程未经环评验收即投入运行,被视为“首条环保违法”。但铁路部门对此不以为然,暗示除非铁道部要求,否则胶济客运专线不会停运。
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环保部的调查却发现,胶济铁路客运公司未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违反了环保法有关“三同时”制度的规定。尽管环保部多次发出通知并下达决定书,要求改正违法行为并停运,但至今该工程仍在运行。
与此沿线的居民们却饱受噪音污染的困扰。刑力等居民表示,一天到晚的噪声让他们无法忍受,房子也震裂了。他们纷纷向当地、济南铁路局、胶济铁路客运公司及环保部门投诉。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文件,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属于拆迁安置范围,并要求赔偿。
尽管居民们多次并寻求解决方案,但胶济铁路客运专线仍在继续运行。这让居民们感到失望和无奈。他们不得不考虑与铁路公司委托的当地签署补偿协议,而协议的最高标准仅为3万元一户。这对于受到严重影响的居民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环保部和铁路部门之间的博弈背后,是沿线居民们的生计和健康问题。如何平衡铁路运行和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考验着部门的决策能力和责任心。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履行职责,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姚晓钟,张店区车站街道办事处的宣传委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令人关注的事件。该办事处辖区内原本划定的拆迁范围涉及多栋居民楼,然而铁路部门的态度反复无常,引发了群众的广泛不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群众勇敢站出来,前往北京,向环保部反映了这一问题。
环保部信访办公室在接到群众反映后,于2009年向山东省环保厅发出了一份关于改建铁路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的信访问题函。环保部环评司在初步与铁道部沟通后表示,由于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环评司建议山东省环保厅组织相关单位对投诉居民的住宅与铁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实际距离、征地范围、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搬迁计划、环境噪声和振动等情况。环评司特别强调,在监测噪声和振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对敏感点的各边界、各楼层室内外分别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经过华东督察中心两次实地调查后,环保部最终决定暂停胶济客运专线的建设。这一决策的背后,凸显了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的坚决维护。
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津秦高铁的改线行为同样因沿线居民的举报而引发环保部的关注。一些居民为了获得征地和拆迁补偿款,在土地上建房、种树和挖井。线路变更导致部分原本在规划内的土地不再征用,使得一些居民的利益受损,进而引发不满,并将问题反映到环保部。
通济花园的业主们更是列举了铁路公司的“三宗罪”,包括未经环保验收、开工时未办理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拒不执行敏感建筑物拆迁规定。业主们表示,铁路公司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已经构成了明显的违法。
铁路部门对于环保部的规定并不完全认同。在接到居民投诉后,胶济铁路客运公司虽然承诺采取噪声防治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代签的补偿协议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协议规定,根据居民房屋与铁路边界的距离,每户可获得一定的工程治理费用,同时居民不得再提出其他治理要求。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这一协议已经得到了签署。
这一事件揭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凸显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在追求发展的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维护群众利益,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通济花园6号楼,部分公职人员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特殊困境——被单位“停职、停课”。其中一位中学女教师,被停课一个多月后,甚至被迫签下了价值3万元的补偿协议。
六月九日,通济花园的业主杨斌满脸忧虑地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在当天的下午,杨斌当着记者的面拨通了环保部的电话,询问胶济铁路客运专线问题如何处理。环保部处罚处的赵姓负责人语气无奈,“处罚已经下达,但胶济铁路客运公司拒不执行,我们亦无良策。”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环保部已经派遣督查人员前往胶济铁路沿线进行实地调查,并做了现场笔录。在七月末提交书面资料后,将交由环保部副部长的手中,由其决定是否按照《督促履行通知书》的承诺,“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向公众公开这一典型违法案件。”
两个月后,早报记者再次就此事致电环保部。处罚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今年八月向环保部主管副部长提交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书面请示,然而至今仍未得到批复。
对此,通济花园的居民们深感疑虑,他们担心环保部在面对“铁老大”时显得过于软弱,最终可能导致违法行为的不了了之。
在接受早报采访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欧国立坦诚地表示,“在高铁的建设过程中,环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任何环评不通过的项目都不应贸然上马。”他还指出,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博弈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提高环保地位,增强环保部的话语权,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执行。
或许我们都应深思:面对强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和环保责任的压力,如何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的问题。在此事件中,让我们期待环保部能够坚决有力地维护公众的利益,推动环保工作的真正落实。也希望公众能够持续关注此事,推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毕竟,(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但他们的遭遇和声音,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