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帮大数据聚焦长江经济带 未来发力环保与融合
在我国广袤的疆域中,有一条经济巨龙横跨东西,贯穿南北,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金腰带”。这条被誉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纽带的经济巨龙,便是长江经济带。它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其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那么,这条长江经济带究竟是怎样的一条“带”呢?从满帮大数据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长江经济带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其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1%,但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0%。在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中,除了惊人的GDP增速外,还凸显出该区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其中,云南、贵州和江苏等省份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长江经济带在公路运输方面也表现出强大的实力,相关订单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满帮大数据揭示了长江经济带货物运输的一些显著特点。出港货物中,水果等农产品和化肥等农资占据运输总量的重要比例。这是因为长江经济带内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优越,盛产各类果蔬农产品。该区域的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也十分发达,设备和配件的运输需求量大。甚至在一些看似小众的货品中,如瓷砖,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那么,长江经济带如何在“带状”经济下实现货运流转呢?这得益于长江黄金水道以及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公路运输通道的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一轴、两翼、三极”的发展格局,以长江干线上经济发达的城市为核心,两条横贯区域的高速路为纽带,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满帮大数据显示,“一轴”上的城市运输总量占长江经济带运输总量的很大一部分,而公路运输仍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在这条经济巨龙的带动下,各大城市的货运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以上海为例,作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的重要基地,其设备的输出和输入量均居前列。长江经济带还展现出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无论是出港还是入港的货物,都呈现出旺盛的运输需求。
长江经济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布局,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巨大的潜力。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和各大城市的协同发展,这条金腰带必将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沪瑞高速上,昆明至大理、保山、德宏三市、自治州的货物运输量领跑,位居前三;而上海至杭州的往返货量亦位列第四、第五。作为云南省会和西南重要都市,昆明对沪瑞线沿线城市输出大量货物,这些货物主要以零担百货为主。由于上海与邻近的浙江城市杭州、嘉兴距离较近,两地的运输交往尤为密集。
沪蓉高速则是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的主要通道,其货量前三名由上海、苏州、无锡以及成都、重庆等城市占据。在长三角区域内,上海与苏州、无锡之间的货运尤为繁忙,运输的货物多以设备类为主。而成渝地区的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双子星”,两地之间的货物运输也十分活跃,其中,树苗、蔬菜、饮料以及家具建材等是成都向重庆运输的主要货物。
长江经济带存在着三大城市群,即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它们被喻为带动整个经济带的“三极”。《纲要》明确指出,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满帮大数据显示,这三大城市群占据了带内大部分的公路运输量。仅这三极内部的运输总量就占到了整个经济带的近四成。每一极的货物类型都反映了各自的产业特色。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输出设备类的工业产品,凸显了该地区第二产业的发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购已成为人们重要的购物方式。快递业务在长三角地区尤为发达,尽管在长江经济带的整体货物类型中快递只排第八位,但在长三角区域中其地位显然十分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则主要输出装修材料,如石材、瓷砖等。该地区盛产这些材料,并且因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对装修材料的需求量大,且中游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距离较近,所以这些材料往往被大量运输到长三角地区。
成渝地区自古就是天府之国,农产品产量丰富。该地区的运输主要以水果、蔬菜等食品为主。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以及前八个月的货运数据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质量高。未来,随着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公路运输将会有更大的增长。《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的出台也预示着农产品流通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关键词是“共抓大保护”,这意味着环保是该经济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满帮大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内的公路运输平均运距约为500公里,且省际间的运输以省内为主。货物类型反映出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显著,这预示着未来的发展仍需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机融合”。(出品:满帮大数据&南京未来产业大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