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之水处理全梳理
政策引领行业升级,水处理需求空间持续扩张
随着政策的推动,水处理行业迎来了提标改造的机遇。在我国,水处理涵盖生活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两大领域。当前,生活污水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其区域垄断性显著,而工业污水处理则对技术要求严格。
尽管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较高,但县城及乡村地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与污水处理能力相比,我国的污水管网设施尚需完善。随着治理标准的提高,水处理行业不仅量上有增长空间,旧设备的改造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水处理行业的主体评级分布均匀,发债主体有11家,且主体评级稳定或小幅提升。这一行业正在经历市场扩容和收入增加的阶段,但利润空间却持续受到挤压。
从业务模式来看,水处理企业可分为运营、工程建造、设备制造销售及服务三类。其中运营服务是公益性业务,前期投入大,成本优势明显,处理量越大的企业成本越低。工程建造服务虽然资金回收周期较短,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偏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PPP模式拓展业务,但PPP业务的规范化也对工程收入产生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处理设备的附加值也在提升。行业总体呈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的态势,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高达57.87%。市场竞争加剧和税收优惠力度的降低使得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在财务风险方面,污水处理企业在项目建设期间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不得不通过举债来缓解压力。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有息债务占比也呈增长趋势,同时企业的长期债务可得性较差。尽管现金流仍然畅通,但企业仍需依赖外部资金来支撑运营。行业内的中低等级主体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的环境下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融资挑战。
回顾信用市场的一周动态,一级发行利率上升,二级市场信用债收益率随利率债下行但幅度略小,信用利差小幅扩大。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影响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情绪。也需要警惕政策超预期变动带来的风险以及样本采集问题导致的超额利差计算偏差。尽管面临挑战和压力,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个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同时也孕育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