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343亿!去杠杆,环保企业并购按下快进键
自XXXX年以来,环保领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大潮。在这短短的七个月里,市场共发生了超过XX起的并购事件,涉及金额高达XXX亿。这一数字相较于过去同期已经创下了新的高峰,更别提与去年全年并购的XX起事件和总计的XX亿相比了。
在这一并购狂潮的背后,生态资本论给出了深刻的解读。随着去杠杆政策的实施,许多资金匮乏的企业开始寻求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或业务来稳定现金流。与此一些资本充足的企业则看到了进入新领域的机遇,特别是在《固废法》修订、垃圾分类推行以及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渴望通过并购拓宽产业链,寻找新的盈利点。
大气治理产业虽然依旧竞争激烈,但危废处理和环卫行业却成为了新的热点。例如,金圆股份收购了济宁祥城环保有限公司的股权,进军危废处置领域。而环卫行业更是迅速崛起,环卫项目的签约数量持续增长。承诺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垃圾分类,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投资环卫领域的决心。
在这一波并购潮中,企业不仅在本地区进行收购,更是放眼全国,甚至跨国进行多领域收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拓宽自身的产业版图,也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雅居乐环保集团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在多个省份进行了收购,旨在布局中西部的危废处理市场。启迪桑德则是通过多次收购,建立了一条“环卫—固废处理—再生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这场并购潮中,一些企业如盈峰环境和永清环保更是成为了市场的焦点。盈峰环境以百亿规模收购了中联环境的全部股份,正式进军环卫行业,构建了从环卫装备到垃圾终端处置的完整产业链。而永清环保则通过多次全资收购,进军固废处理行业,寻找推动公司利润增长的新动力。
这场并购大潮是市场竞争、政策引导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共同结果。随着环保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并购事件和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繁荣与进步。跨境并购风起云涌,新兴市场成焦点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境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新常态。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可谓步伐稳健。据数据显示,共发生了5起海外并购事件,涉及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国天楹成功收购了全球环保巨头Urbaser,葛洲坝也顺利收购了巴西圣诺伦索,开能环保购得了加拿大CANATURE N.A. INC.的开能品牌,首联环境则收购了索得绿能科技,锦江环境更是在印尼绿色能源领域大展拳脚。这五起并购事件的总交易金额达到了惊人的89.05亿。这些并购的触角遍布全球,涉及的国家包括西班牙、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尼以及巴西等。
与去年全年发生的5起、共计98.69亿元的海外交易相比,今年的海外收购市场显得更为活跃,有望超越去年的交易水平。除了传统的热门领域如水处理行业外,固废处理和再生能源利用也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两个领域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国内环保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垃圾发电和水务领域。价格战愈演愈烈,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有些企业甚至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海外投资成为了许多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越来越注重技术、品牌和专业设备的追求。国外的先进环保技术和经验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以首联环境收购索得绿能为例,索得绿能拥有的减压蒸馏工艺无疑为环保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工艺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在某些特定领域迅速提升技术水平。
海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地缘政治风险始终是海外投资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更加谨慎。相反地,东南亚和南美这些新兴市场的关注度逐渐上升。这些地区的发展迅速带来的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印度、印尼和巴西等地可能成为未来海外并购的主战场之一。国内环保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提前布局这些潜力巨大的市场。在竞争尚未充分激烈的领域站稳脚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新兴市场正成为他们的新焦点。这一趋势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反映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