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局地成首要空气污染物,环保部门如何应
最近,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发布报告指出,臭氧已成为该省今年5月份的空气首要污染物。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随着环保部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揭示,臭氧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物。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臭氧已连续三年成为首要空气污染物,形势日益严峻。
臭氧,一种带有刺激性的蓝色气体,因其强氧化性,若空气中浓度过高,易引发上呼吸道炎症病变,甚至对皮肤、眼睛和鼻黏膜产生刺激。但与一些直接排放的污染源不同,臭氧超标并非由单一污染源直接引发,而是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进行光化学反应所产生。通常,臭氧超标现象更容易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出现。
虽然全国大气环境状况在持续改善,PM2.5污染下降,但臭氧污染比例却在逐渐增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臭氧超标形势严峻,并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
区域性污染特征显著,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重灾区”。在全国338个城市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超标城市集中在这三个区域。臭氧的浓度、超标率逐年上升,珠三角地区的臭氧污染尤为突出,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从2013年的31.9%上升到2016年的70.3%,几乎翻了一倍。高值浓度明显增多,臭氧浓度分布逐渐向高值区集中。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三大主要防治措施。首先是源头控制,监控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重点行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是制定并颁布VOCs排放标准,为企业的排放行为提供明确的规范。最后是征收排污费,通过经济手段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广东和天津等臭氧污染“重灾区”也已经开始实施这些措施。广东省通过完成全省工业固定源VOCs排放调查项目,推广使用环保涂料涂装工艺,并要求重点行业推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综合整治。环保部也已经部署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出台VOCs的治理政策标准,削减氮氧化物排放等措施。
尽管当前臭氧污染大部分处于轻度污染范围内,但个人实际暴露量及敏感人群的感受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但不恐慌臭氧污染,同时积极支持并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去。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今年4月,京津冀区域颁布了一项重要的环保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将迎来全新的环保要求。
天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建筑涂料和胶黏剂产业的升级。这将促使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原料,同时改进生产和施工工艺,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了标准引导,天津还采取了经济杠杆手段——征收VOCs排污费。自2016年5月1日起,天津对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两个试点行业开始收取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按照每公斤10元的标准执行。为了鼓励深度治理,天津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对于那些排放浓度低于规定限值50%的企业,实行减半征收;对于高于规定限值或超过规定排放总量指标的企业,则实行加倍征收。
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显现,引起了专家的高度关注。赵英民等相关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对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控制还存在不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李俊华教授指出,VOCs的排放源极其复杂,涉及多个行业,单纯依靠末端排放监管难以全面控制。
广东省环保厅的专家表示,当前VOCs的排放标准、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尚不完善。随着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排污费将改为税,但至今大气污染物的收税目录仍存在缺漏。这导致排污收费与税征收的衔接不畅,对VOCs的治理带来挑战。
天津市及一些专家指出,臭氧超标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单一城市的治理效果有限,跨区域治理难度更高。他们呼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实行区域大面积的综合治理。
有关专家还建议,要加强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推动对臭氧和PM2.5的协同控制。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冯银厂主任表示,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是臭氧污染防治的关键,建议对各类污染源综合施策,在改善PM2.5的同时遏制臭氧污染。
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建议显示了我们对抗污染的决心和行动。我们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