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专家考察云南乡村振兴水环保模式
中新网昆明报道,3月13日,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即将于上海盛大开幕。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国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队已经深入云南省的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等地,对这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与水系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的赞誉之声不断,对云南省的乡村振兴水环保模式表示高度赞赏。
这支专家团队在考察了昆明的滇池后,对滇池在水资源调度、水系经济发展及水体文化培育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滇池不仅是云南省行政中心昆明市的滋养之源,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树立了示范标杆,其成功经验具有复制推广的价值。
在玉溪市澄江市的抚仙湖畔,专家们被一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景象所吸引。澄江市将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抚仙湖独特的“海洋”景观、环湖生态农村建设以及丰富的生物与食物多样性完美融合。专家们建议,澄江市应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态和生活形态。他们认为如果能让当地农民更多地参与到环湖治理和乡村振兴中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意,将会使这些努力更具吸引力。
在红河州的建水县与元阳县,专家组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这里的古建筑群、水井文化、特色农产品以及丰富的铁路历史遗产都让他们赞叹不已。他们特别称赞元阳县创造了利用水资源的景观农业范例。
世界水源地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周雷告诉记者,像云南这样的地方,在水源生态保持完好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源经济下,往往会孕育出深远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乡村振兴与城市化混合模式。
作为德方代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守福(Matthias Schafer)认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水系的世界性以及文化多元性对于欧洲国家理解中国的发展多样性和未来可持续农村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专家们将把在云南的考察过程制作成短视频《中德专家看云南》,陆续公开播出,并在第七届世界水源地峰会上进行展示。
世界水源地峰会自2015年创立以来,由中国多家智库和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旨在通过技术转移、现场调查、生态设计、环境教育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水源地交流。如今,这个峰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为水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完)此次中德专家的联合考察及调研行动不仅展示了云南省在水环保方面的卓越成果,也为世界水源地峰会带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深入见解,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峰会上,专家们能继续为水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