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开征在即费改税摸底 多部门协作机制开启
环保税即将开征:多部门协作应对,企业面临改革挑战
距离环保税正式开征的日子已不足三个月,全国各地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正在进行税源摸底,以加大企业排查力度,为环保税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准备。此次“费改税”涉及面广泛,涉及近五百万户各类企业。在过去的近四十年的排污收费制度之后,环保税的开征标志着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环保税法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是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随着环保税的开征日益临近,各地的准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已经公布了北京地区缴纳排污费的企业情况,并对涉及的企业进行逐一核实和摸底调查。重庆市地税局也与市环保局签署了《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备忘录》,建立了协作机制。
环保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征收标准以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基础来设置税额标准。对于积极减排的企业,有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完善减排能力的措施也在同步出台。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未来的环保税将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
环保税的开征,意味着从“费改税”,征管模式从原来的行政收费转化为强制性的税收。这使得税务部门的介入具有强制性,从而倒逼企业进行改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这种改革有助于实现“多排污多交税,少排污则享受税收减免”的原则,对降低企业的排污能力进行约束。
随着“费改税”的推进,企业的“环保”成本将有增有减。一些不符合环保部门要求的排放标准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环保成本,甚至需要搬迁。对于一些积极减排的企业,他们将会享受到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年版)》的发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激励措施。
在环保税开征的过程中,部门协作成为顺利推进的关键。税务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将为环保税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了应对这一改革挑战,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完善减排措施,以降低环保成本并提高竞争力。企业也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以便及时适应新的税收政策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环保税的开征是我国环保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推动企业降低污染排放并提高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更新也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根据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购置并实际运用环保专用设备,可以按照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应缴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环保事业的巨大激励,而《目录》的更新更是为众多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例,自10月1日起,该区域开始征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被纳入收费范围。这是第20个颁布征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办法的省份,也是目前西北五省中首个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对于该区域的企业来说,按照《目录》指引,新购治理设备的企业将享受到减税的利好。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开征的环境保护税预计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但具体影响程度还需等环保税征收条例出台后才能明确。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也在积极关注和测算,以期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环境。
环保税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征管的实施。污染物的排放测量涉及到复杂的测定技术和一整套标准,税务部门需要与环保部门在技术依据、税基确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作。在这一方面,杨志勇认为,“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协作、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能有效促进排污收费顺利向环境保护税过渡,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环保税的开征和优惠政策的实施,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通过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排放,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期待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协作,完善征管模式,确保环保税的征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