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技术

未来的大米会怎样?科学家模拟未来种植环境:水稻产量下降40% 砷严重超标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03点击: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该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全球主要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中砷含量上升,从而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重大威胁。水稻作为全球最大主食作物,对全球人口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砷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半金属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长期接触砷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家们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温室环境,并在此环境下进行水稻生产实验。结果显示,到本世纪末,水稻产量可能会下降约40%,这对依赖水稻作为基本食物来源的地区来说,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温度升高引发的土壤过程变化,可能导致米饭中的砷含量翻倍。这一状况将给全球大米供应链带来严峻挑战。

该研究合著者斯科特芬多夫教授表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达到约十亿,这意味着有超过半数的人口依赖大米作为主食。而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下,二十亿人口可能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这一发现强调了全球社会必须认真对待即将到来的挑战,并做好准备适应这些变化的重要性。科学家们对水稻特别关注的原因在于,水稻生长环境有利于从土壤中释放砷,使其对砷的吸收特别敏感。尽管今天许多粮食作物含有少量砷,但某些种植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更易受到砷的影响。未来由于气温升高和水淹条件造成的土壤变化可能导致水稻植株吸收更高水平的砷。使用自然产生的高砷灌溉水会加剧这一问题,影响不仅限于水稻作物,还将延伸到其他水淹作物如芋头和莲花等。这些作物在全球许多地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寻找适应这些挑战的方法,确保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