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业绩增速下滑明显,政策利好
三季度业绩下滑趋势明显,环保上市公司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近期财务数据的公布,环保上市公司在2018年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营业总收入虽增至2935.13亿元,同比增长5.55%,但与去年28.99%的高增长相比,增速已大幅放缓。更令人担忧的是归母净利润的下降,同比下降5.17%,成为近五年来的最低点。尤其是第三季度,环保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出现了加速下滑,短期业绩持续承压。
深入探究其原因,发现融资成本上升,期间费用率提升了2.16个PCT。去杠杆化的政策导致融资持续偏紧,财务费用大幅上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支出也随之增大。单三季度来看,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均有所增长,合理的管控和开源节流措施已迫在眉睫。
除了财务数据的压力,环保公司还面临着应收款增加、账期延长的问题。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0.54%,同比增长3.94PCT。应收账款共计1454.20亿元,同比大幅增加,周转天数也相应延长。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了资金缺口。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之和为-756.01亿元,同比下降2.7%,总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
在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环保行业的子市场仍呈现出分化态势。固废处理和环境监测领域在2018年表现尤为亮眼,其盈利能力突出。随着“十三五”规划政策的逐步落地,固废处理及环境监测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垃圾焚烧、环卫服务、危废处置及垃圾分类回收等领域。随着四季度基建投资的提速,环保作为基建补短板的重要一环,有望获得资金的倾斜。
在此背景下,环保企业有望逐渐走出业绩低谷。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确定性增长的修复龙头、受益于黑臭水体治理提速的公司、监测龙头、危废处置龙头以及清洁供暖优质公司等。港股中的高成长公司和固废龙头也值得关注。随着政策的加码和资金的边际改善,环保行业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虽然环保行业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和具有潜力的子市场仍值得关注和期待。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环保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