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机器人如何得到发展应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当下,借助科技的智能力量,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推进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参与环保研发的笔者,在此分享一些深刻的体会。
环保机器人的发展正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首先是环保机器人的拟人化,它们需要在突发环境事故中替代人类进行现场的采样和处置,或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中进行侦测。其次是环保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智能技术正在解决生态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笔者团队研发的特种机器人,拥有多感功能,能够识别多种气体并探测现场的气象、辐射状况。最后是企业治理的数字化,企业需要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达标排放,更要通过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转型升级,清洁生产。
在环保机器人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六大途径可走。首先是通用机器人向特种机器人的转变,环保工作更需要的是特种机器人或工作站。其次是刚体机器人向柔体机器人的转变,以适应复杂的环保作业环境。再者是单机环保机器人作业向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的转变,提高作业效率和容错性。我们还要将环保机器人与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让工业企业变成智能系统,并远程呈现仿真处置效果,消除机器人的安全隐患。最后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使机器人能够与人并肩工作,消除人机之间的隔离防护。
环保机器人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首先是场景价值不足导致难以推广,一些企业主对机器代替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是设计人员对企业生产工艺不熟悉,需要与现有工艺融合。车间管理的粗放生产也是一大问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来适应机器人的引入。最后是与大数据的结合不够,需要完善传感器和各系统协议接口标准。
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机器人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我们要注重创新、协同、开放,共同描绘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智造的美好愿景。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挑战,还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为环保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