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誉环保闯关科创板市场形成规模化尚需时
重磅!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冲刺科创板
创业走过十三年历程的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誉环保”)最近向科创板递交了IPO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专注于有机废弃物裂解技术研发及装备设计、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其业务发展和市场态势引人瞩目。
随着业绩的快速增长,恒誉环保的营收连年攀升。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毛利率却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尽管国内有机危废处理市场潜力巨大,但裂解技术的普及应用尚需时日。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主流公司采用的还是焚烧、填埋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裂解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尽管如此,恒誉环保仍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承认该市场的规模化尚需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危废处理行业已经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例如,今年3月,浙富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收购一家环保公司,交易金额高达145亿元。而恒誉环保作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然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
回顾恒誉环保的发展历程,可谓历经波折。公司前身为世纪华泰,于2006年由牛斌和王新明夫妇创立。经过多次股权变更和业务发展,公司于2015年完成股改并正式更名为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期间遭遇会计差错的困扰。这并未阻止恒誉环保向前的步伐。
此次申请科创板IPO,恒誉环保拟发行不超过2000.27万股,计划融资6.33亿元,用于多个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公司的中介团队由业内一流的专业机构组成,具备强大的实力和经验。与此恒誉环保选择的上市标准也十分亮眼,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并且最近两年的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三板挂牌期间,恒誉环保曾完成两次定增发行和多起协议转让交易。这些交易不仅为公司筹集了资金,也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和信心。
恒誉环保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在科创板IPO的道路上,恒誉环保将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回报。在不久前,筠龙投资及荣隆投资分别进行了股份转让,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了丰创生物、山东黄金创投及融源节能等合作伙伴。这些交易显示了恒誉环保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恒誉环保,一家在有机废弃物裂解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积累的公司,其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从默默耕耘到逐渐崭露头角的传奇。回顾其历史,2006年至2008年,公司处于技术积累期,而后的2009年至2014年,虽然公司处于发展初期,但已完成了工业连续化废橡胶裂解技术、工业连续化废塑料裂解技术的研发,并成功拓展了重点国际市场。
恒誉环保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近期,公司2016年年报的公布引发了一些关注。年报显示,恒誉环保在新疆油泥综合利用项目的结算进度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及存货金额的列报错误。公告显示,这次前期差错更正对恒誉环保的多个财务报表科目产生了影响。
恒誉环保的创始人是牛斌,他不仅是一位产业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热裂解行业的国家标准的起草者。他的个人经历丰富,曾在多个玻璃钢厂和裂解炭黑厂担任领导职务,对行业和公司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目前,牛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公司44.3%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除了家族持股的特点,恒誉环保的股东名单中也不乏国资机构的身影。山东黄金创投和丰创生物是其中的代表。这两家机构的出现,无疑为恒誉环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恒誉环保的业务发展迅猛,其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虽然略有下滑,但整体业绩仍在稳步增长。公司将产品的应用领域拓展至污油泥处理及危废处理领域,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提高,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恒誉环保是一家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公司。其在有机废弃物裂解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不断扩展的业务领域,都让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牛斌的领导力和行业洞察力,以及众多合作伙伴和国资机构的支持,都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观察恒誉环保近期的发展报告,不难发现几个引人关注的趋势。关于研发投入,尽管恒誉环保在科研上持续投入,但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在逐年下滑,分别为11.38%、10.37%、4.04%和3.31%。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或许预示着公司在研发与市场推广之间的策略调整。
恒誉环保也面临着客户依赖的问题。它的主要业务高度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客户,尤其是顺通环保。尽管公司尝试通过统筹安排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生产及交付来平衡业务风险,但主要客户的变动无疑对公司的营收稳定有着重大影响。这背后反映出公司的市场多元化策略仍有待加强。
说到恒誉环保的产品——连续化裂解生产线,这种工业设备的销售模式有其特殊性。单条生产线价值高昂,项目金额巨大,使得公司承接订单的能力相对有限。尽管如此,公司依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潜在客户,如参加行业展会、会议,利用示范工程的辐射效应等。
裂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尽管在行业内被寄予厚望,但恒誉环保也坦诚地表示,该市场形成规模化尚需时间。从国家政策引导到下游市场的改变,再到形成规模化市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废塑料处理领域,由于国内回收分类处理体系尚未完善,废塑料的大量二次加工、焚烧、填埋等现象依然存在。
行业内的环保企业高管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裂解技术在国内已经有很多案例,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垃圾分类,行业未来有望加快发展。”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始行动,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并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行业的未来发展铺路。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恒誉环保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其他从事裂解装备研发、生产的企业也在努力拓展市场,提升技术实力。这对于恒誉环保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恒誉环保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研发投入的下滑、客户依赖、市场规模化的时间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都需要公司深入思考和解决。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垃圾分类的推动,裂解技术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新京报记者 肖玮 李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