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技术

烧了那么多钱的“海绵城市”为啥只吸钱不吸水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19-09-28点击:
:“推进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也对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建言,呼吁加大社会参与。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2015年,国家筛选了池州、厦门、北京等3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据报道,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一定3年。目前常德已完成投资80亿元;池州规划3年内总投资211.62亿元。但从2016年的情况看,30座城市中的19座仍出现了内涝。

投入这么大,为啥见效慢?

“建设海绵城市是个‘烧钱’的事。”民革辽宁省委主委施中岩委员告诉记者,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传统城市主要依靠沉埋式管渠来排放雨水;而海绵城市则强调排蓄结合,利用植草沟、绿地等自然手段排放雨水。“难点在于整体规划布局,现有的城市区域基本已经固定成型。”

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委员告诉记者,城市内涝比较严重,主因是自然被严重破坏,原有的可以蓄水排水的湿地、低洼地、河流、湖泊,被城市建设消耗。“自然排水系统被破坏后,想要恢复很难,”刘春平叹了口气,“建设海绵城市,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恢复,短期内很难见效。”

刘春平建议,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湿地、低洼地蓄水,同时建立硬化路面与道路绿化带等非硬化地的排水通道,恢复和重建原有自然排水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条有效途径。

延伸阅读:

原标题:烧了那么多钱的"海绵城市"为啥只吸钱不吸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