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14,较2023年下降5.7%,PM2.5年均浓度降至37.7微克/立方米。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部退出全国“后十”行列,优良天数比例达72.9%(267天),重度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天。
钢铁行业全面绿色转型,55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绩效A级,污染物排放减少30%以上。
二、水环境治理成效突出
白洋淀水质连续四年巩固保持Ⅲ类标准,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国控断面优良比例保持100%。
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86%,劣Ⅴ类断面连续五年清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9.2%。
实施滏阳河等流域综合治理,邯郸市主城区段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累计补水15.8亿立方米修复白洋淀生态。
三、系统化治理模式创新
推行“环保绩效创A”机制,覆盖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全省A级企业达138家,数量全国第一。
建成扬尘源智能监管平台、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实现“技防优先”转型,减少对企业干扰。
全国首创环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2024年审批环评文件8536件,助推项目高效落地。
四、生态修复与协同治理
滹沱河、衡水湖等水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形成“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实施大清河流域最严排放标准,与北京协同治理,推动区域水质整体提升。
- 旅游旺季北戴河生态环境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成为生态旅游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