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标准体系
1. 基础环保要求
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规定了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HJ 2541-201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胶粘剂》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环保性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绿色设计评价
T/CPCIF 0085-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建筑用胶粘剂》覆盖全生命周期评价,包括能耗、原料可再生性等指标。
3. 食品接触安全标准
GB 4806.15-202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是我国首个食品级黏合剂标准,区分直接/间接接触食品的黏合剂安全要求。
二、国际认证体系
1. 欧洲标准
EN 15651:2017 对建筑密封胶的耐候性、弹性恢复性等性能分级,适用于幕墙、门窗等场景。
蓝天使认证(Der Blaue Engel)要求TVOC≤0.3mg/m³,原料可再生率≥75%。
2. 北美标准
美国CARB认证的NAF级(无醛豁免)要求甲醛释放量≤0.04ppm,需使用无醛胶粘剂。
3. 北欧认证
芬兰M1认证通过分级(M1最高)控制有害物质释放量。
三、行业专用标准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需符合GB 16776-2005的强度、耐热性等要求。
电子和汽车行业分别适用GB/T 24268-2009(绝缘性)和GB/T 24267-2009(汽车玻璃粘接)。
建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对应标准,并通过[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查询细节。